- 形态特征
- 性格特点
- 喂食要点
- 生活环境
头大,三角形;颈细;尾较短,有缠绕性;上颌骨具中空管牙,有颊窝,带有毒腺。雄性最大全长77厘米,平均全长为尾长的5.1倍,雌性最大全长98.1厘米,平均全长为尾长的5.5倍。
生活时,背面通身绿色,上唇色稍浅,尾背及尾尖焦红色;头及躯尾腹面黄白色。眼橘红色,体侧有一条白色、淡黄色或红白各半的纵线纹。雄蛇体侧纵线纹路红白各半,前达口角或眼后下角,后达尾中段或基部;雌性体侧纵线纹路白色或淡黄色,仅占最外行背鳞的中央,故较细,前端多不达颈部,绝不达眼后下角,后端达尾基部或前端。幼蛇色斑与成体基本相似,但体背多有两行白色细点。
头背均为小鳞片;仅眼眶上鳞较大,左友眶上鳞自己一横排有9-15片小鳞;鼻间鳞仅略大于其相邻的小鳞,左右鼻间鳞之间相隔1-4枚小鳞。鼻鳞与第一枚上唇鳞之间以鳞沟完全分开,鼻鳞与颊窝前鳞之间相隔1-3枚小鳞,个别相切。上唇鳞8-12枚;下唇鳞10-14枚。背鳞在颈部21-23行,少数仅19行,偶为22、24或25行;躯干中干21行,两侧最外1-3行平滑,其余均起棱;肛前均为15行,个别为12或13行。腹鳞雄性154-170,雌性154-172;尾下鳞雄性60-75,雌性43-73。
生活时,背面通身绿色,上唇色稍浅,尾背及尾尖焦红色;头及躯尾腹面黄白色。眼橘红色,体侧有一条白色、淡黄色或红白各半的纵线纹。雄蛇体侧纵线纹路红白各半,前达口角或眼后下角,后达尾中段或基部;雌性体侧纵线纹路白色或淡黄色,仅占最外行背鳞的中央,故较细,前端多不达颈部,绝不达眼后下角,后端达尾基部或前端。幼蛇色斑与成体基本相似,但体背多有两行白色细点。
头背均为小鳞片;仅眼眶上鳞较大,左友眶上鳞自己一横排有9-15片小鳞;鼻间鳞仅略大于其相邻的小鳞,左右鼻间鳞之间相隔1-4枚小鳞。鼻鳞与第一枚上唇鳞之间以鳞沟完全分开,鼻鳞与颊窝前鳞之间相隔1-3枚小鳞,个别相切。上唇鳞8-12枚;下唇鳞10-14枚。背鳞在颈部21-23行,少数仅19行,偶为22、24或25行;躯干中干21行,两侧最外1-3行平滑,其余均起棱;肛前均为15行,个别为12或13行。腹鳞雄性154-170,雌性154-172;尾下鳞雄性60-75,雌性43-73。
活动适合温度在22-32℃之间,其性格为神经质,具攻击性,有毒。常于夜晚在沟边摄食,食包括蛙、蝌蚪、蜥蜴、鸟及小型兽类。一般除1-2月冬眠外,全年均可进食,耐饥饿能力较强,可超过5个月不摄入任何食物仍保持健康。
肉食性
该种树栖性很强,常吊挂或缠在树枝上,尤其喜栖于山洞旁树丛中,多于阴雨天活动,晴天的傍晚亦可见到,以傍晚及夜间最为活跃。在夜间有扑火的习性,但是对电光则不表示反应。
当前链接:https://mpets.xioba.cn/PetsRead-1392.html

本站内容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102076392@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