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老板变成‘陈疯子’,曾经的百万富商有想过自己在某一天会因为救助流浪动物而面临连五元钱都掏不出的尴尬窘境吗?”
陈明才,一个热心公益与救助的动保人士。重庆市小动物保护协会会长,是他现在的对外身份。上过电视,也登过报纸,频繁在媒体前的曝光,只因三个字:“陈会长”。他的事迹很多,但无一例外都是讲述他与流浪猫狗之间的爱与救赎。
倘若回到20年前,你可能得喊他一声“陈老板”,而不是“陈会长”。毕竟,在上个世纪,能够年入百万的创业者在当地还是寥寥无几的,走哪儿可都是受人追捧的香饽饽。
只是这样一个曾经叱咤商圈的风云人物,却在事业发展顺风顺水之际一度选择放弃自己的从商之路,做起动物保护与救助工作,这一点,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甚至他生意场上的那些朋友,也都觉得他着了魔,“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全部砸在这上面,是疯了吗”?
“我没疯。”
1
昔日风光的百万富翁甘愿为流浪动物倾尽所有,像陈明才这样的人在社会上并不多见,他人生的起伏转折,与流浪猫狗结缘的前因后果,还得从改革开放讲起。
早年,陈明才踏入社会后在重庆一家弹簧厂工作,主管生产科的生产业务。1978年12月中共召开完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和国家的发展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陈明才的工作起初还并未受到很大影响。
但1981年,国家颁布施行工商管理条例明确指出计划经济专为市场经济的形势变化。这一年,陈明才转到销售科做销售,并开始接触市场经济。后来,单位定点安排员工在东三省学习,首站落脚哈尔滨,其中就有他一个。陈明才正是在这几年的时间里,对市场经济的概念和社会形势的发展逐渐有了清晰认识,甚至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观念。
1986年,不甘平凡的他开始试水第二职业,也就是如今我们常说的“斜杠青年”。不满足于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在单位工作之余,陈明才琢磨起了五金生意,很快上道。
凭借着多年在单位销售科的业务工作和人缘关系,陈明才积累了不少人脉资源,这为他第二份工作——摩托车生意打下了坚实基础。当时,摩托车生产交易是国家严格把控的,不允许私人经营,唯独陈明才借机“钻了社会主义的空子”,凭借过人胆识在这一行挣了些小钱,还积攒了不少从商经验。
但单位每月的固定收入和私下经营的小本买卖早已满足不了他的野心。1993年,陈明才决定停薪留职,走出舒适圈下海做生意。
陈明才的岳父岳母十分洞晓他的心思,在得知西南政法大学的学生食堂允许外人承包经营的消息之后,第一时间便告诉了家里的这个大女婿。机缘巧合,陈明才顺势揽下了西南政法大学的食堂经营权,还做的风生水起。当时,单位一个月固定工资平均是每月140元,而承包食堂一年就能让陈明才赚大几十万,这个数字在当年的确令人咋舌。
也正是因为经营食堂的原因,让陈明才遇到了改变他人生走向的那只流浪狗。
2
某天,像往常一样在菜市场采购食材的他碰到了一只流浪狗,便随手丢了一片卤肉过去,不曾想这只小狗竟一路跟随他走到家中。
这个不经意的举动,让他和妻子邓雪梅对这只流浪狗产生了恻隐之心,看着狗狗的可怜模样他们于心不忍,干脆就收养了起来。从此,两人便走上了漫长的动物收养之路。看到路边有流浪的猫狗便带回来,听到有人说哪里的猫狗被虐待了便赶去解救,“ 好几次有人告诉我们,哪里的餐馆要杀狗卖肉,我们为了救狗还和老板发生争执,最后僵持不下,只得花钱买下来。”
以至于后来,熟悉陈明才的人只要在街上看到流浪猫狗,第一反应就是先联系他。
救助流浪动物的同时,陈明才的商业生意也并未耽搁。有着敏锐洞察力的他,在高校食堂承包餐饮生意之外,1995年还与人合伙投资了一家公司。日子就这样过着,直到1999年,眼看着收养的小动物越来越多,陈明才和妻子二人索性租房专门收留这些流浪猫狗,最多的时候,他们同时租了四套房收养小动物,后来考虑到在市区实在不方便,陈明才才选择离开渝中区,举家搬迁到白市驿。
携妻带口的陈明才,为了能够继续照顾这些流浪动物,在白市驿还单独租了一个农家小院,“差不多有十亩地,专门用来安置
当前链接:https://mpets.xioba.cn/NewsRead-17151.html

本站内容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102076392@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